尾巴評測:小米 9 VS 小米 9 SE,1000 元到底相差了什麼?

尾巴評測:小米 9 VS 小米 9 SE,1000 元到底相差了什麼?

2019-04-30 10:37
來源:数字尾巴

原標題:尾巴評測:小米 9 VS 小米 9 SE,1000 元到底相差了什麼?

在小米 9 和 9 SE 發布之後,這兩款機型憑藉著超高的性價比,成為搭載驍龍 7 系和 8 系 SoC 的代表機型。前不久小米 9 也正式開啟全面現貨,相信有不少尾巴會考慮購買。同為高性價比的 Android 手機,恐怕你難免會有下面的這個疑問:到底是小米 9 性價比更高,還是小米 9 SE?

這個看似客觀的問題,其實有着非常主觀的內涵:每個人使用手機的方式各不相同,對「性價比」的理解和定義自然也就大相徑庭。最簡單的例子,「鋼鐵直男」們可能會覺得前置鏡頭累贅,可是對於大多數妹子來說,855 或是 712 都沒差,但是前置鏡頭拍不美自拍你就等着挨打。所以,如果你真要把「小米 9 和小米 9 SE 誰更有性價比」問個水落石出,我其實更想換個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

小米 9 和小米 9 SE,1000 元的起售價價差,到底差在哪兒?

同樣採用的三星 AMOLED 屏幕,同樣是水滴全面屏的設計,同樣配備第五代屏幕指紋識別技術,甚至同樣標配了 NFC、紅外遙控,如果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種種相同會讓你產生「高配版」/「低配版」米 9 的錯覺,那麼細數兩者的个中不同,你會發現它們實際上遠非「米酒高低配」這麼簡單。

1. 驍龍 855 vs 驍龍 712,定義「高端」/「中端」

通常來說,搭載哪款 SoC 會決定手機的高 / 中 / 低端定位,比如用 6 系,也許是入門機;用 7 系,自然是中端機;而上了 8 系,那就妥妥兒的高端機了。而不同的產品定位,反映在產品線的整體定價策略上,就會形成定價上的價差。

所以,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千元價差,其最原始的差異很大程度上就是驍龍 855 和驍龍 712,以及 8 系旗艦和 7 系「新牙膏」所反映出來的性能差距。

那麼,小米 9 和小米 9 SE 分別首發的高通 2019 年旗艦 SoC 驍龍 855 和中端新牙膏驍龍 712,分別是什麼水準?

驍龍 855 是高通首款基於台積電 7nm 製程的移動級 SoC,它採用 「1 超 3 大 4 小」三叢集的 8 核設計,其中 A76 架構 Kryo 485 超大核主頻 2.84GHz、3 顆 A76 架構 Kryo 485 大核主頻 2.41GHz、4 顆 A55 架構 Kryo 385 小核主頻 1.78GHz,GPU 升級為 Adreno 640。在 CPU 和 GPU 之外容易被忽視的是,驍龍 855 集成了第四代的人工智能引擎 AI Engine,在上代驍龍 845 所集成 的第三代 AI Engine 的基礎上,驍龍 855 的 AI 性能提升了多達 3 倍。

相比驍龍 855 的 大躍進,驍龍 712 只能算是上代小米 8 SE 搭載的驍龍 710 的 小升級。它依舊採用了 10nm 製程 2 × A75 + 6 × A55 架構,只是 2 顆 A75 大核的主頻從驍龍 710 的 2.2GHz 升級到 2.3GHz,GPU 依然為 Adreno 616,DSP 則升級到了 Hexagon 685,和驍龍 845 一樣集成了第三代 AI 引擎——這也算是這顆 7 系牙膏芯的難得的一點安慰。

「大躍進」和「小升級」的兩相對比之下,可以明顯看出來,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驍龍 855 / 712 之間的性能差距,其實比上一代小米 8 和小米 8 SE 的驍龍 845 / 710 要拉得更開。在近乎完全相同的系統環境和外界環境中,使用 3DMark、Geekbench 4 和安兔兔跑分,小米 9 和小米 9 SE 之間的性能差距可以一目瞭然地反映在下面這張圖表中:

只是參考跑分數據,你可能還很難量化驍龍 855 和 712 之間的性能鴻溝,不過實際上,大到系統加載速度、小到照片合成時間,跑分數據所反映出來的小米 9 和小米 9 SE 之間的這種性能差異,會滲入到用機體驗的方方面面。

比如在相同的系統和使用環境下,分別測試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開機啟動耗時、多應用加載耗時、夜景照片合成耗時,驍龍 855 和驍龍 712 之間的性能差距就已經足夠明顯 ⋇:

⋇ 數據均以小米 9 的耗時為 100% 基準;三項測試均為多組數據取平均值;APP 啟動耗時測試的應用 / 遊戲包括《王者榮耀》《騰訊視頻》《京東》《微博》《支付寶》《嗶哩嗶哩》《網易雲音樂》《餓了么》《今日頭條》《抖音》《釘釘》《快手》《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知乎》《百度地圖》《淘寶》《拼多多》《愛奇藝》《QQ》《閑魚》《口碑》;夜景照片合成耗時測試使用三腳架固定手機同時拍攝,取景畫面相同。

而在遊戲場景下,小米 9 搭載的驍龍 855 和小米 9 SE 搭載的驍龍 712,兩者的性能差距會體現得更直接、更強烈一些。

先以《王者榮耀》為例,由於《王者榮耀》對手機性能要求不是太高、而且監測軟件的幀數取樣頻率又比較低,所以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監測獲得的遊戲幀率曲線看起來都能一馬平川地保持在 60 幀,不過實際上,小米 9 SE 在測試期間出現幀數抖動的頻率和抖動幅度都遠非監測軟件獲得的幀率曲線顯現地這麼歲月靜好:

⋇ 《王者榮耀》的測試環境為後台凈空,僅保留監測軟件後台統計幀率;遊戲內選擇練習模式馬可波羅開啟技能冷卻無限使用 3 技能。

而 CPU 頻率曲線可以反映出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真實的性能負載。同一個《王者榮耀》遊戲場景,小米 9 讓了一顆主頻 2.84GHz 的 Kryo 485 超大核、僅靠 3 顆主頻 2.41GHz 的 Kryo 485 大核和 4 顆主頻 1.78GHz 的 Kryo 385 小核就可以將遊戲穩定在滿幀 60fps,而反觀小米 9 SE,在僅有的兩顆大核全力輸出下,還好能勉強將遊戲畫面維持在 60fps。

如果說測試《王者榮耀》小米 9 SE 還可以勉強將後台的高負載掩蓋在前端的高幀率之下,那麼在測試對手機性能要求遠比《王者榮耀》更高的《崩壞 3》時,小米 9 SE 的後台 CPU 高負載就直接反映成前端的畫面低幀率了:

⋇ 《崩壞 3》的測試環境同樣為後台凈空、保留快否監測幀率,不過《崩壞 3》的遊戲內容不像《王者榮耀》練習模式一樣可控,所以測試的方式是通關同一關卡,小米 9 測試時長更長,小米 9 SE 測試時長較短。

從幀率和 CPU 負載來看,「崩崩崩」雖然吃配置,不過小米 9 的驍龍 855 應付起來還算自如,除了遊戲開場對白和結束前的總分場景下有自動降低幀率之外,遊戲過程中能夠保持在 60fps 的幀率水平上下波動,超大核的運算參與度也不是很高;但是小米 9 SE 在運行《崩壞 3》時就顯得很吃力,CPU 火力全開也很難將遊戲幀率維持在 50fps 以上。

當然,這些測試幾乎都是在約等於新機的完美條件下完成,而且測試的方式也不能完全模擬真實用機時的複雜場景,所以無形之中對提升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 SoC 性能表現有加成。考慮到 Android 的生態環境,隨着使用的深入,性能相對更弱勢而且還不支持 MI Turbo 功能的小米 9 SE 或許會比小米 9 更快迎來性能的瓶頸。而性能瓶頸出現時,最終的應對之策往往是,換機。

補充:決定性能的 X 因素——散熱

「配置決定上限,而散熱決定下限」,所以在評判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性能輸出的同時,我還想再多聊聊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散熱。

小米 9 和小米 9 SE 都採用的是前後玻璃 + 鋁合金中框的三明治結構,但是 6.39 英寸和 5.97 英寸的屏幕決定了它們的機身尺寸差距比較大,而且,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機身設計也不盡然相同,所以,兩者的散熱也會有一定的差異,而散熱的差異,必然會對兩部手機的性能輸出造成一定的影響。

那麼,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散熱表現對比如何?

如果是用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看視頻,更暖手那一台可能會是小米 9 SE——在最大音量 / 最大亮度下,循環播放本地 4K 片源時,7 小時之內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產生的 8 組機身最高溫度的對比曲線圖如下:

▲ 溫度取樣頻率為 1 小時 / 次。小米 9 的全程最高溫度為 38.9℃,小米 9 SE 為 41.4℃。

如果是玩遊戲,小米 9 SE 就不是更暖手了,可能會是更燙手了——靜音最大亮度練習模式無限跑《王者榮耀》,4 小時 30 分鐘產生的 10 組溫度數據(30 分鐘測量一次)的機身最高溫度對比曲線圖如下:

▲ 溫度取樣頻率為 30 分鐘 / 次。小米 9 的全程最高溫度為 40℃,小米 9 SE 全程最高溫度為 43.1℃。在第 8 組數據,小米 9 SE 因為電量低於 10% 觸發了降頻策略導致 CPU 降頻,所以壓低了機身溫度

在大多數測試節點上,小米 9 的機身最高溫度都相對小米 9 SE 要低 2 – 3 ℃。因為小米 9 和小米 9 SE 搭載的是不同的 SoC、發熱量可能並不相同,不能直接認定前者的散熱比後者更好,但是兩組對比數據至少可以說明,在相同的使用場景中,小米 9 的驍龍 855 性能受到散熱限制的風險比小米 9 SE 更低。

2. 3300mAh vs 3070mAh,續航不止於電量

大多時候,手機的電池容量會和屏幕尺寸成正比,因為更大的屏幕尺寸往往意味着更大的機身尺寸,而更大的機身尺寸通常意味着更大的內置電池可用空間,所以在電池容量依舊很大程度上會決定續航的當下,屏幕尺寸更大的手機一般也會有更大的電池容量。

所以,不難理解大屏小米 9 自然是比「小屏」小米 9 SE 的電池容量更大,只是,和 5.97 英寸的小米 9 SE 相比,6.39 英寸的小米 9 的電池容量並沒有和屏幕尺寸成等比——小米 9 的電池容量只有 3300mAh,僅僅只比小米 9 SE 的 3070mAh 多出不到 7.5%(230mAh),甚至,它還要比上一代 6.21 英寸小米 8 的 3400mAh 要少 100mAh。

不過,從和小米 9 SE 對比測試的數據來看,小米 9 與屏幕不成等比的電池容量對續航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無論是看視頻還是玩遊戲,頂着更大屏幕的小米 9 續航時間都要比小米 9 SE 更出色。它播放視頻的續航時間比小米 9 SE 長 18%,遊戲的續航時間長 15%。

在最大音量、最高亮度循環播放本地 4K 單視頻文件(沒錯,在高鐵上你就是這樣被折磨的)時,100% 電量進場的小米 9 直到空電關機前,整整播放了 500 分鐘,而相同條件、相同環境下,同時測試的小米 9 SE 的視頻播放時長為 424 分鐘:

而在靜音、最高亮度開啟《王者榮耀》單人人機訓練模式、對線雙方啟用無敵狀態(一局遊戲可以玩到手機關機那種)時,小米 9 的滿電量足夠支撐的遊戲時長為 345 分鐘,小米 9 SE 的續航時長為 300 分鐘。

儘管大多數用戶日常使用手機的方式遠非只是看視頻和玩遊戲而已,但是在只多高出 7.5% 的電池容量之上,多續航 18%15%的視頻和遊戲時長,還是可以反映出小米 9 的續航能力優勢。

3. 27W vs 18W,快充讓續航更出色

可以彌補電池容量有限所帶來的續航尷尬,是快充技術得以以比其它技術迅猛得多的態勢快速普及的原因之一。如今,在快充的輔助下,「更大的電池容量」甚至已經不再是「長續航」的必要條件——當你可以在 20 分鐘之內充滿足夠手機續航半天的電量的時候,「池子能裝多少水」這種問題自然而然就顯得不再是那麼重要了。

在快充這件事上,小米 9 和小米 9 SE 都足夠優秀,支持 18W PD 快充的小米 9 SE 並不算慢,不過小米 9 支持 27W 有線快充相對而言會有更好的充電體驗。

直接用充電時間體現,小米 9 的 27W 快充和小米 9 SE 的 18W 快充有多大的差距?

分別使用原裝充電器測試充電(小米 9 原裝標配是 27W 的 MDY-10-EH 型號電源適配器,小米 9 SE 原裝標配的是 18W MDY-10-EC 型號電源適配器),在關機狀態下,小米 9 從空電關機狀態到系統显示 100% 電量的充電耗時是 63 分鐘,而小米 9 SE 則用了 85 分鐘,下面是每 5 分鐘記錄一次的充電速度曲線:

不過可能大家都想不到的是,63 分鐘和 85 分鐘都不是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真實充電時長。

測試時我發現,小米 9 和小米 9 SE 都出現了手機充到 100% 之後充電器繼續長時間輸出電量的現象,而這種現象我暫時還沒有在其它手機上發現過。小米 9 在充電 63 分鐘之後手機提示 100% 滿電,但是直到第 85 分鐘監測數據才显示充電器停止為手機充電;小米 9 SE 情況稍好,手機在充電 85 分鐘之後显示 100% 滿電,到 99 分鐘之後充電器才真正斷充——也就是說,雖然手機显示 100% 滿電,但是實際上小米 9 和小米 9 SE 還要繼續「偷充」22 分鐘和 14 分鐘才能真正充飽。

下面是小米 9 和小米 9 SE 測試充電時監測到的二者真實的充電功率曲線,小米 9 在 85 分鐘斷充之前一直保持 1 – 3W 緩充,而小米 9 SE 一直緩充到 99 分鐘之後充電器的功率才跳至 0.5W 以下:

充電功率方面,小米 9 的理論最大充電功率為 27W,關機充電狀態下實際充電器最大輸出功率為 24W;小米 9 SE 理論最大充電功率為 18W,關機充電狀態下充電器實際最大輸出功率低於 15W。雖然都達不到標稱的最高輸出功率,但是考慮到關機充電、實際損耗以及其它品牌手機大多時候也達不到實際標稱最大功率的事實,達不到標稱功率並不是太大的問題。

說回正題,雖然小米 9 SE 的 18W 本身的充電速度已經不錯(同樣支持 18W PD 快充,飛行模式下 iPhone Xs Max 的 3174mAh 電池息屏的充滿要花 137 分鐘),但是從實際的充電時長來看,小米 9 最大 27W 的充電功率依然有明顯的優勢,它 15 分鐘接近充滿 40%、30 分鐘充滿 70%,而小米 9 SE 15 分鐘和 30 分鐘分別只能充到 27% 和 53%,想要充到 75% 左右,小米 9 SE 也要比小米 9 多花 15 分鐘。

所以,相比於小米 9 SE,小米 9 的 27W 高速快充疊加更優秀的續航表現,不僅能更顯著地緩解續航焦慮,而且在「臨出門手機沒電」這種尷尬場景下,後者也能讓你節省下大把時間。

補充:小米 9 20W 無線快充——更高效地充電

如我一直以來強調的, 有線快充和無線充電並非是非此即彼的替代品,而是取長補短的互補品。其實,它們是在用機體驗和充電速度之間取捨的兩種不同的充電方案:有線快充「拖線」充電體驗不佳,但是速度快、適合短時間補充大量電量;無線充電速度慢,但是「無線」和「隨放隨充」非常適合桌面充電。

尤其是,小米 9 的 20W 無線充電已經不能用「慢」來形容,它的標稱充電功率峰值甚至已經超過了小米 9 SE 的 18W 有線快充。這種進化之後的「無線快充」,既能兼顧充電速度,又能兼顧無線的體驗,所以,相比於不支持無線充電的小米 9 SE,支持 20W 無線快充是小米 9 非常重要的一個優勢點。

同樣是關機充電狀態下,小米 9 使用 20W 無線充電器從 0% 充電到提示 100% 電量的耗時為 112 分鐘,只比小米 9 SE 的 18W 有線快充的實際充滿時間慢 13 分鐘,下面是是小米 9 20W 無線快充和小米 9 SE 18W 有線快充之間充電速度對比曲線圖:

需要注意的是,小米 9 的 20W 無線快充同樣存在和有線快充相同的偷充現象。在無線充電時,小米 9 表面上只花了 84 分鐘從 0% 充滿到提示 100% 電量,不過此時監測到充電器依舊在以 4.7W 左右的功率輸出電量,在手機提示充滿 100% 電量之後 28 分鐘,監測到的數據才显示充電器的輸出功率開始下降並一直穩定在 1.8W。所以,如果將 1.8W 視為小米 9 的無線充電的維持損耗,那麼小米 9 無線快充從 0% 關機到充滿 100% 的耗時其實應該是 112 分鐘。

從實際記錄的功率來看,小米 9 無線充電板的充電器實際輸出的峰值功率接近 23W,如果將無限傳輸的功率損耗計算在內,那麼小米 9 關機狀態下無線充電時的真實功率應該是可以達到標稱的 20W。

4. 4800 萬三攝 vs 4800 萬三攝,其實大有不同

小米 9 的 4800 萬三攝鏡頭在照片拍照能力和視頻拍攝能力已經是智能手機中的佼佼者,在官網小米 9 的參數頁面中,赫然標註着「DxOMark 拍照世界前三、DxOMark 視頻世界第一」,而同樣配備 4800 萬像素三攝鏡頭的小米 9 SE,能否匹配小米 9 的拍攝水準?

由於相同的索尼 IMX586 CMOS 的存在, 小米 9 和小米 9 SE 普通拍攝模式下的樣張解析力並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如果放大到 300% 比例下,大多數樣張中確實可以看到小米 9 細節更更自然、算法遺留痕迹更細微,不過這种放大 300% 才能觀察到的細節差異其實有吹毛求疵的嫌疑,對日常拍攝這種非專業的用途來說,參考意義其實並不大,所以,在正常拍攝模式下,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解析力並不存在明顯的差距。

而在高光比環境下拍攝的寬容度方面,小米 9 SE 表現反而比小米 9 稍微好一些。無論是否開啟 HDR 模式,很多數時候前者都能夠拍出整體更亮度更均衡的樣張。比如下面這組樣張,小米 9 和小米 9 SE 都出現了暗部欠曝和亮部過曝,而且欠曝和過曝面積相差無幾,不過放大細節,你可以發現小米 9 SE 的兩側背光的牆面亮度會更均衡、亮度稍高。

除了三攝之外,小米 9 和小米 9 SE 在拍攝方面的最大亮點莫過於支持 4800 萬像素模式拍攝,不過名義上是相同的 4800 萬像素,其實真實的成片質量有很大的差異。小米 9 的 4800 萬像素拍攝的樣張比普通 1200 萬像素樣張的細節解析力明顯高出一個層級,而小米 9 SE 的 4800 萬像素樣張放大 200% 之後與放大 400% 的 1200萬像素樣張相比,解析力上並沒有太大提升,樣張細節看不出有太大差異,反而更像是的在 1200 萬像素正常模式樣張提升了對比度而已。

▲ 小米 9 4800 萬像素樣張與 1200 萬像素樣張細節對比

▲ 小米 9 SE 4800 萬像素樣張與 1200 萬像素樣張細節對比

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夜景拍攝也是目前通行的長時拍攝、多幀合成的拍攝模式,在算法加持下,小米 9 和小米 9 SE 都能拍出整體亮度和噪點控制都非常不錯的樣張。不過有意思的是,小米 9 很多時候相同場景拍攝的夜景樣張整體亮度都比小米 9 更高,而且過欠曝的情況甚至比後者控製得更好。下面這兩組樣張中,第一組小米 9 有比較明顯的欠曝區域,第二組樣張中小米 9 的大橋燈帶過曝嚴重,相比之下,小米 9 SE 在兩幅樣張中過欠曝的情況就好很多,整體亮度更高而且更均衡。

不過,小米 9 SE 夜景模式下的炫光情況比小米 9 SE 更嚴重。同樣是拍攝的深圳灣大橋,上面一組樣張使用三腳架固定拍攝沒有出現炫光,但是接下來手持拍攝的一組樣張中小米 9 和小米 9 都出現了炫光(大橋上方的夜空中的那組亮斑並不是星星),小米 9 的畫面中出現了 1 組 2 個炫光亮點,而小米 9 SE 出現了一組 4 個亮點。

類似的眩光亮點在小米 9 和小米 9 SE 其它手持夜景模式的樣張中同樣也出現過。值得一提的是,觀察這組亮斑可以發現,小米 9 和小米 9 SE 樣張上出現的炫光光斑都有不同程度的抖動重影,所幸的是,由於圖像合成算法得力,大多數情況下兩者都可以多幀合成一張主體銳利的高質量夜景照片。不過偶爾出現在夜景樣張背景中的行人、汽車還是不可避免會出現重影甚至撕裂的情況。

小米 9 和小米 9 SE 都支持超廣角拍攝,前者的超廣角的鏡頭為 1600 萬像素,樣張的 35mm 等效焦距為 13mm;後者的 1300 萬像素超廣角鏡頭的樣張 35mm 等效焦距為 15mm。得益於更高的超廣角鏡頭像素,小米 9 超廣角模式下的成像解析力更高。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小米 9 修正桶形畸變的強度更高,導致畫面的裁剪的幅度更大,所以看起來等效焦距更小的小米 9 的廣角樣張看起來畫面廣度沒有小米 9 SE 大,不過實際上並非如此。

長焦樣張中,小米 9 的等效焦距為 31mm,小米 9 SE 的等效焦距為 52mm,由於前者的長焦鏡頭像素達到 1200 萬像素,而後者的長焦鏡頭像素只有 800 萬,所以樣張展現出來的解析力有比較明顯的差距,細節放大,小米 9 細節的解析力會高出小米 9 SE 很多。

小米 9 和小米 9 SE 都可以拍出主體摳圖精準、背景虛化自然的高質量人像模式照片,不過很多時候在拍攝人像時,小米 9 SE 會出現摳圖不夠精準的問題,而 AI 性能更強大的小米 9 在處理人像背景虛化上的表現就會好很多。最典型的比如下面這組樣張,雖然同樣是在左側和右側的髮絲部分出現了小範圍的虛化失誤,但是小米 9 對手指手勢的識別更精準,甚至 O 字形手勢內部也可以完美地虛化出來,而且左側發梢的部分也準確地作出了虛化處理。

在視頻拍攝方面,小米 9 堪比手機雲台的視頻防抖能力同樣可以展現它(或者說驍龍 855)強大的 AI 性能。參照下面的這張在同一三腳架上同時拍攝的視頻的動圖對比,你可以發現,即便是不支持光學防抖,小米 9 拍攝畫面穩定性非常高的手機視頻。

小米 9 的視頻防抖其實並非依靠物理防抖,而是依賴算法裁剪實現。對比小米 9 SE 的畫面,小米 9 的視頻畫幅更小,這種防抖算法其實類似視頻剪輯軟件中的穩定算法。而作為移動級平台,驍龍 855 能夠近乎實時地完成畫面穩定優化,它的 AI 性能可見一斑。

「DxOMark 世界第一」的小米 9 可以支持到最高 4K 60fps 的超高清拍攝,小米 9 SE 只能支持拍攝最高 4K 30fps 的視頻——事實上,無論是 4K、1080p 還是 720p 分辨率,小米 9 SE 都只能拍攝 30fps 的低幀率視頻。

5. 雙頻 GPS vs 單頻 GPS,技術更酷炫,但未必能讓你更快打到車

小米 9 支持雙頻雙天線 GPS,可以同時接收 L1 和 L5 雙頻兩路 GPS 信號(GPS 導航系統可接收 L1 + L5,Galileo 導航系統可以接收 E1 + E5a;GLONASS 導航系統只能接收 G1,北斗導航系統只能接收 B1),而小米 9 SE 只支持單頻 L1 路 GPS。

雙頻 GPS 對於小米手機而言並不陌生,這項技術其實是由搭載博通 BCM47755 GPS 芯片的小米 8 首發。

雙頻 GPS 技術之所以能夠提升定位精度,是因為理論上 L1 和 L5 頻段可以形成缺陷互補。GPS 定位系統的衛星發射的 L1 頻段碼率低、容易被手機捕獲,但是傳統低碼率的 L1 頻段定位精度非常容易受信號折射的干擾,所以小米 8 引入碼率更高的民用 L5 頻段,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 L1 頻段定位精度對信號折射敏感的短板,能夠在不影響定位速度的同時減少信號折射對定位精度的干擾。此外,大氣電離層對不同頻段的信號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加入 L5 頻段還可以和 L1 頻段形成折射數據對比,進而通過內置算法消除電離層折射產生的定位誤差、提升定位的精度。

在小米 8 首發之後,雙頻 GPS 在 MIX 3 上得到保留,也順勢沿用到了小米 9 這一代旗艦上。那麼,支持雙頻 GPS 的小米 9 和不支持雙頻 GPS 的小米 9 SE,定位精度的會有區別嗎?

雙頻 GPS 的原理確定了它優勢最大化的場景是「信號折射」,而信號折射一般發生在樓宇密集的城市區域。所以,為了測試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定位精度差異,我選擇帶兩部手機騎行穿過低樓層小區內路、雙車道窄道、六車道幹道、海邊步道、城中村握手樓小路,這樣既可以測試小米 9 和小米 9 SE 在覆蓋開闊區域的 GPS 定位精度,又可以測試信號容易發生折射的密集樓層區域的定位精度。

從最終獲得的 10.5 公里地圖路徑來看,對比實際騎行的路線和 GPS 定位的路徑,小米 9 記錄的路徑確實在大多數時候更接近實際騎行的路線、比小米 9 SE 記錄的路徑稍微精確 1 – 2 米,而且它在城中村這樣容易產生信號折射的握手樓區域定位也確實更準確,不過,實際上小米 9 SE 的定位精度已經足夠高,你需要將地圖拉大到最大比例才可以發現小米 9 的雙頻 GPS 的定位精度優勢,而日常使用中,恐怕極少情況下我們才會把手機地圖放大到最大比例。

所以,如果你就想買部手機解決和滴滴司機溝通時「我就在大潤佳門口你人呢」這種尷尬,預算少 1000 塊的小米 9 SE 就足夠了。

6. 大屏 vs 單手操控,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難題

小米 9 和小米 9 SE 的屏佔比達到了 85.2% 和 84.7%,在屏佔比已經逼近現有屏幕工藝極限的背景下,小米 9 和小米 9 SE 已經成為了「兩利相權取其重」的難題——你是更喜歡小米 9 的大屏,還是更中意小米 9 SE 的單手操控?

不過在旗艦 / 非旗艦手機大屏化的趨勢下,小米 9 的大屏也許算不上特別明顯的優勢,小米 9 SE 的單手操控卻會讓很多人傾心。

通常來說,衡量一部手機的是否有良好單手握持感的黃金準則並不是屏幕尺寸和手掌大小這種相對動態的對比值,而是 在單手握持時,手機的邊角是否會懟到拇短展肌。拇短展肌指的是大拇指的掌區肌肉,因為單手握持時一般使用大拇指觸屏操控,不壓迫到拇短展肌,就足夠保證大拇指在觸屏操作時的舒適度,所以單手操控最起碼的要求是不懟到拇短展肌,在拇指操控舒適度有保證之後,才有討論拇指的有效覆蓋範圍的基礎——而很多大屏手機系統所謂的單手觸控優化,更像是本末倒置。

而如果以「不懟到拇短展肌」的標準來衡量小米 9 和小米 9 SE,機身寬度 / 厚度只有 70.5mm / 7.5mm 的小米 9 SE,顯然比寬度 / 厚度 74.7 / 7.6mm 的小米 9 對單手握持更友好,即便小米 9 在機身上更多地使用了圓角和弧形設計也不足以改變這一事實。而且更深一層考慮,單手握持時拇指在小米 9 SE 的 5.97 英寸 19.5:9 屏幕上所能覆蓋有效觸控面積,也比 6.39 英寸的小米 9 更高。

▲ 小米 9 SE,布朗熊版

▲ 小米 9

當然,小米 9 的 6.39 英寸的屏幕显示面積為 100.2c㎡,而 5.97 英寸的小米 9 SE 的屏幕显示面積只有 87.5c㎡,前者的显示面積比後者高出 14.5%,在影音遊戲這種「大屏更美好」的應用場景下,小米 9 的顯然也有着更明顯的優勢。

所以,這就是手感與屏幕尺寸的兩難抉擇,也許只有三星 Galaxy Fold 這種新形態的手機,才能解決這種兩難。

7. 還有什麼其它的?

丨第 6 代大猩猩玻璃面板 vs 第 5 代大猩猩玻璃面板

小米 9 採用的是第 6 代康寧大猩猩玻璃面板,相比於小米 9 SE 所採用第 5 代大猩猩玻璃面板,第 6 代康寧大猩猩玻璃面板會增強小米 9 的抗跌落能力。

注意,只是抗跌落能力得到加強,康寧從來沒有正面確認過第六代大猩猩玻璃面板相比於的第五代產品的防刮擦性能有沒有改進。

丨12 × 17 超線性揚聲器 + Smart PA 大音量外放 + BASS 材料 vs 超線性揚聲器

小米 9 採用了 12 × 17 超線性揚聲器和等效 0.9cc 的大體積后腔,搭配 BASS 材料的 Smart PA 大音量外放,揚聲器系統的音量和音效相比於小米 9 SE 都有很明顯的提升。

丨Wi-Fi 連接速度

小米 9 SE 閹割了 Wi-Fi 的傳輸速率,相比於小米 9 和上一代的小米 8 SE,它在 2.4G 和 5G 網絡的傳輸速度都只有前者的 1/2。

丨Z 軸線性馬達 vs 普通轉子馬達

小米 9 配備的是 Z 軸線性馬達,而小米 9 SE 應該配備的是普通轉子馬達。即便使用了線性馬達,小米 9 的振動反饋依然不佳,振感不夠清脆,但是至少來說,相比於小米 9 SE 幾乎糊成一片的振動反饋,小米 9 的可用性更高。

丨小愛同學語音 + 專用鍵喚醒 vs 長按電源鍵喚醒

小米 9 擁有專屬的小愛同學語音助手按鍵,同時也支持語音喚醒,而小米 9 SE 只支持長按電源鍵喚醒小愛同學。在所尊語音助手服務中,MIUI 集成的小愛同學本身的易用性非常高,如果你恰好是小愛同學的重度用戶,小米 9 SE 單一的喚醒方式可能會拉低小愛同學的使用體驗。

寫在最後

如你所見,小米 9 和小米 9 SE 這兩部採用相同的 AMOLED 水滴屏、屏下指紋、NFC / 紅外的看似孿生的手機,其實遠非同一系列旗艦 / 中端機型這麼簡單。旗艦級 SoC 驍龍 855 賦予了小米 9 遠超小米 9 SE 的硬件性能,而在拍攝、續航、充電速度以及各種功能細節上,小米 9 相對而言也有着巨大的優勢。

不過,小米 9 SE 也並非完全被小米 9 所壓制。作為一款 6 英寸以下的 Android 手機,它擁有更好的握持手感,而且在夜景拍攝和定位等方面,它仍然可以證明簡配 ≠ 體驗差,或者高配 ≠ 體驗好。

▲ 小米 9 & 小米 9 SE 布朗熊版

至於 1000 元的價差能不能在平衡 6GB + 128GB 小米 9 和 6GB + 64GB 小米 9 SE 之間的差異,這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尾巴們,你們怎麼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布平台,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汽車 小米 手機
閱讀 ()

投訴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搜狐http://it.sohu.com/?spm=smpc.content.nav.9.15547950851918j6oPHd,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職業甘苦談】

※幫你考照過關,堆高機裝卸操作教學影片大公開 !

※找工作! 想知道堆高機駕駛日薪是多少嗎? 哪裡有職缺?幫你快速媒合

 

尾巴評測:小米 9 VS 小米 9 SE,1000 元到底相差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