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由心轉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彰化生活美學館登場

圖/記者鄧富珍攝

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自即日起至4月21日,於該館第一、二展覽室舉辦「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共計展出81件作品,展現出何恆雄的創作歷程,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何老師的思考脈絡、創意發想、作者與作品對話。

 

何恆雄是台灣第一位從事地景雕塑創作的藝術家,他創作了戰後台灣第一件非偉人類型的公共雕塑,其作品特別強調融入場所精神,是自小生長環境所給的應證和靈感。他認為藝術環境化、環境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人與自然搭的橋是環境的橋,人與人互動的橋是社會的橋,人與自我的橋是內在的橋。

 

何恆雄出生於桃園縣新屋鄉,國立台灣藝專美術科雕塑組畢業,美國聖路易芳邦藝術學院美研究所畢業,曾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兼雕塑學系主任;現仍活躍於造形造景工程領域,雕塑藝術造詣深厚,集學理與實務於一身。

何恆雄老師作品「宇宙的入口」。圖/記者鄧富珍攝

靜觀。圖/記者鄧富珍攝

圖/記者鄧富珍攝

 

 

 

何恆雄專業著作與獲聘各項美展評審,廣獲國內外學術單位肯定與好評,曾任國家文藝獎雕塑類審查委員、全省美展雕塑審查委員、文建會民族工藝獎審查委員、傳統工藝獎審查委員、國家工藝獎審查委員等。在學術領域上1975年他撰寫的《雕塑、建築與環境藝術之研究》及1984年《現代環境雕塑之研究》,可看出何老師專業與學術界獲致的肯定。

 

何恆雄老師的雕塑創作展內容,依時間序分為人體系列、舞樂系列、親情系列、種子孕育系列。一件作品如何誕生,公共藝術如何從發想到產出模型最終成為完成的作品,公共藝術的複雜性還要納入環境的因素,作品如何和環境產生交流,所謂靜觀圓融,來自於幼時環境的滋養及扎實的訓練與豐沛的經驗,進而達到可以靜觀審視自己的內在的境界,而作品融入了大地,融入了場所精神,在與環境的相互襯托下形成了新的語彙和圓融。

陰陽。圖/記者鄧富珍攝

圖/記者鄧富珍攝

 

何恆雄老師表示,成長的環境左右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個性也決定一個藝術家創作的心境,藝術家必須瞭解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創作方式。他非常能接受新思潮、新思維的實驗型藝術工作者,不受固定風格限制,對新的事物及不同文化藝術感到好奇,更對大自然的生態奧妙深具探索的心境,就像老頑童一樣,在遨遊嬉戲的驚喜中獲得啟示。創作出不同的各類獨特新穎作品,一生主張創作就如同發明一樣,不斷的實驗創作,淬鍊轉化成作品,隨心所欲享受創作心靈的喜悅,境由心轉靜觀圓融。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精選推薦文章】

何謂防火泥防水膠防火漆? 分別適用在何種環境中呢?

如何識別是否為防火材料? 如何確何建築物安全重要性?

專家學者建議裝潢加以施作阻火材料能有效阻擋大火延燒!

境由心轉 「靜觀圓融」何恆雄雕塑創作展彰化生活美學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