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軼:每月設個儲蓄小目標,遇到金融營銷就不會那麼衝動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聶國春 裴瑩)4月29日,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副教授孟祥軼做客《中國消費者報》和今日頭條財經頻道聯合舉辦的消費熱點解讀欄目,解讀金融消費相關熱點問題。

  很多套路貸團伙假稱低利息誘騙人貸款,而後收取高額“砍頭息”“逾期費”等,並對借款人暴力催收。孟祥軼認為,以前沒有網絡時,線下就有比較暴力的高利貸。套路貸沒有什麼新奇的地方,只不過藉著互聯網傳播得更快、涉及的人群更多,看起來就更顯性更嚴重。套路貸本身就是違法違規的行為,侵犯了借款人作為金融消費者的多項權利。

  孟祥軼表示,我國金融方面的法規,主要是依據之前形成的分業監管體系構建,比如《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等。這是縱向。但橫向來看,沒有一個法規規定貸款業務應該怎麼監管,催收應該如何依法進行。

  孟祥軼認為,對於借貸這種涉及很多主體的行業,需要有專門的機構或者專門的法規來規範。“建議是應該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凡是涉及到消費者的借貸,比如套路貸、高利貸、暴力催收等,這個部門都能出面解決處理。一方面,可以成立獨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局,專門負責小型金融機構及新型的(類)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而大型金融機構仍然由銀保監會、證監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監管。另一方面,涉及犯罪,比如金融詐騙、暴力催收等,可以成立一個關於調查、起訴金融犯罪的專門部門,將目前分散在檢察院、公安局等部門的職責集中起來,減少多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

  今年年初,孟祥軼及其團隊發布了《全國城鎮職業青年金融素養調查報告》。報告显示,過去一年近一半青年人遭遇無法保持收支平衡的情況,在獲得新收入前就把錢花完了。青年人中有13%因為缺錢而不能按時支付電費、煤氣費、供暖費或手機費,甚至有9%曾經吃不上飯。

  對於背後的原因,孟祥軼認為一方面是他們可能管理不好自己的財務。“很多人的理念是錯誤的,覺得每個月剩下的錢才是儲蓄,正確的儲蓄概念是要先拿出一部分錢來儲蓄,剩餘的部分再用來花費。”他表示,從個人理財的角度來說,收入再低都應該儲蓄,而且儲蓄應該排在前位。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相比於生活成本,個體作為勞動者所能獲得的工資不高,特別是在城鎮,一些青年人的收入相對較低。

  孟祥軼建議青年人要加強儲蓄的意識,明確每個月儲蓄的目標,比如每個月要儲蓄6%或10%,先將這部分錢存起來。有了儲蓄的目標,遇到金融營銷、分期購物等推銷的時候就會三思,“而不是營銷人員給你推薦這個手機多好、可以辦分期時,你就立馬改變主意,分期購買了更貴的手機”。

  以下為微訪談實錄:

  《中國消費者報》:很多套路貸團伙假稱低利息誘騙人貸款,而後收取高額“砍頭息”“逾期費”等,並對借款人暴力催收。你怎麼看套路貸?套路貸案件頻出,背後的原因主要是什麼,如何提高普通人對套路貸的防範意識?

  孟祥軼:借貸在金融領域里是非常古老的一個行業。套路貸在歷史上以及各國都挺多的。它基本就是充滿詐騙、暴力的行為,以前沒有網絡的時候,線下就有比較暴力的高利貸。所以,實際上套路貸沒有什麼新奇的地方,只不過它藉著互聯網傳播得更快、涉及的人群更多,看起來就更顯性更嚴重了。套路貸本身就是一種違法違規的行為,侵犯了借款人作為金融消費者的多項權利,至少不是公平的交易。

  至於背後的原因,源於一方面我們的金融市場發展得太快,另一方面在貸款主體的行為規範上,法律和監管相對落後於市場的快速發展。這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矛盾。我們的法律和規章制度應該針對市場情況及時、動態地調整,但從實際進展來看調整的相對比較滯后,打補丁的工作較多,而且缺乏一致的監管理念。

  這裏面具體表現出來的有幾點:比如,我們的放貸人條例,即專門規範貸款機構的條例遲遲沒有出台。此外,我們對於借貸業務,在法律上還沒有專門的法規,比如說借貸作為一個行業應該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功能?有什麼風險?借款人有什麼權利?我們目前沒有這種法規。當然,這有其歷史背景。我們國家金融方面的法規,主要是依據之前形成的分業監管體系構建,比如對銀行我們有《商業銀行法》,保險我們有《保險法》,證券有《證券法》,是按照這樣的條線下來的。如果把分業當成縱向的話,橫向來看,沒有一個法規規定貸款業務應該怎麼監管,催收應該如何依法進行,這些在法律上沒有相應的條文。比如關於高利貸、催收等,當前主要依據的都是最高法的司法解釋。總體而言,從行業規範的角度,這幾年很多學者提倡的“功能監管”沒有建立,而從消費者保護的角度,最根本的上位法,金融消費者保護法,醞釀多年也遲遲未能推出。

  事實上,近兩年我們整頓互聯網金融,化解防範重大金融風險,再加上掃黑除惡,使得這些侵害行為得到了很大的肅清。但是,如果大的法律和監管框架沒有變化的話,類似套路貸這種違法違規的行為很難及時得到遏制,包括很多金融營銷人員推銷產品的時候說得天花亂墜,種種原因使得對於缺乏金融知識的普通人來說,對套路貸很難防範。

  所以針對借貸這種既古老又重要的行業,特別是這個行業又涉及很多主體,我們的確需要有專門的機構或者專門的法規來規範,尤其是在中國金融市場、中國經濟已然發展到當前這個程度的背景下。此外,我們還要強調金融教育的重要性,需要有機構或者社會組織、監管部門對普通人進行金融教育。

  《中國消費者報》:疫情期間,有些校園貸浮出水面,有學生遭遇輪番催收。整治校園貸,各方需要開展哪些行動?

  孟祥軼:近兩年的整治包括掃黑除惡,實際上已經處理了很多人了,特別是暴力催收的。疫情可能導致很多事情受到影響,所以有一些違法的事情又出來了。不過校園貸現象背後的根本原因,跟我前面說的套路貸是類似的,沒有一個部門能夠日常對這些違規校園貸也好,套路貸也好進行監管。類似校園貸、套路貸現象的頻繁發生,是因為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消費者遭遇這些情況時想投訴可能會找不到途徑。

  此外,還有一個實際的問題,如果沒有專門的監管部門,那也很難協調相關部門去處理這類事情,因為本身現有機構的人力、精力都挺緊張的,工作也挺飽和,能不能分出人力來處理這些事情也是一個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政府及監管部門的實際工作量可能已經難以容納新的市場活動對於監管的需求。

  目前對於解決上述問題有幫助的,還是需要有相對專門一點的機構能夠接受學生投訴。學生一旦遭遇非法校園貸、套路貸,立刻就能夠知道“我應該打這個電話”。學生本身自己社會經驗不足,家長也不太了解,需要有一個部門來受理,比如,利率超過36%的高利貸,都可以打某個電話投訴。這樣一來,無論貸款機構是否持牌,是否是新型機構,都可以受到社會監督。

  再往遠處說,我的建議是應該有一個專門的部門,凡是涉及到消費者的借貸,比如套路貸、高利貸、暴力催收等,這個部門都能出面解決處理。一方面,可以成立獨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局,專門負責小型金融機構及新型的(類)金融機構的行為監管,而大型金融機構仍然由銀保監會、證監會的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監管。這類似美國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署,信用卡、學生貸款、現金貸等都由它來監管,主要是民事方面的糾紛,如果能授權這個機構代表消費者群體起訴金融機構就更好了,特別是考慮到我國目前集體訴訟受限的情況。另一方面,涉及犯罪,比如金融詐騙、暴力催收等,可以成立一個關於調查、起訴金融犯罪的專門部門,將目前分散在檢察院、公安局等部門的職責集中起來,減少多個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這兩個部門的設立,就讓消費者知道有這樣的問題發生時我能投訴,有主體出面管。這樣既能使金融機構有敬畏之心,又能恢復消費者對於金融市場的信心,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才能有序進行。

  《中國消費者報》:有不少消費者反饋稱,遭遇信用卡“自動分期”,金融機構未提前協商,最後還款金額遠超消費金額。金融機構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權益?

  孟祥軼:我覺得這裏可能至少侵犯了三項權益。第一個是知情權,相當於是說你我之間的這項交易我並不知道,具體細節我什麼都不知道,你連通知都沒通知到;第二個是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信用卡分期是金融機構提供的一種金融服務,消費者應該有自由選擇權,自動分期相當於是剝奪了我的選擇權,強制我接受;第三個是公平交易權,也就是說金融機構在這方面並沒有做到公平對待消費者。

  《中國消費者報》:今年年初,你和你的團隊發布了《全國城鎮職業青年金融素養調查報告》。如何定義“城鎮職業青年”?對於城鎮職業青年金融素養,你最大的感觸是什麼?

  孟祥軼:“城鎮職業青年”是這樣,它包含3個詞:“城鎮”我們基本上的定義是這些人所處的地方在城市、鄉鎮,是在鎮或者縣城中心;關於“職業”,我們當時調查的時候要求被調查者至少工作了一年以上,即在城鎮里有一份工作,工作一年以上;關於青年,我們的定義可能比人口普查或者一般的勞動力調查的年紀稍微高一點,是指從18歲到40歲,我們不是從學術的角度來定義青年,而是從市場的角度來考慮青年的範疇到40歲為止,因為40歲的人很多基本成家立業了,有孩子了等等。這些人和單身的青年或者結婚了沒有孩子的人相比,在金融素養或者金融產品使用等方面是不一樣的。整體上,“城鎮職業青年”包含了從農村過來在城市打工的人,還有大學畢業剛工作幾年的,以及大量的藍領工人。

  關於調查結果的最大感觸,是我們發現被調查者的金融素養,他們的金融知識和技能是相對比較低的。不過這個調查結果實際上並不意外,因為在全世界,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研究人員都發現被調查對象在參与到金融市場、合理地使用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實現自己最大的金融福利的能力,都不太充分。所以,這個結果並不讓人意外。

  另外一點,是發現不同人群的金融素養、金融知識水平、技能、態度、行為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有些群體的金融行為更不合理、更不理性。比如,城鎮外來務工的人、低年齡的比如25周歲以下、還有低學歷的比如高中及以下、還有月收入5000以下等較低收入的,由於金融知識水平相對更低,這些人群明顯比他們的對照組在金融素養方面差得很多。

  這也說明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費者保護應該優先面向這些人。當時我們調查了使用現金貸的情況,發現比例也挺高的,被調查者里有14%的人都使用過現金貸,而在使用信用卡的人中,大概有略高於1/3的人經常不能全額還款,這可能會使他們的財務情況更加不穩定。我覺得疫情對這些人造成的影響可能會更嚴重,沒有儲蓄的人這次受到的衝擊會比較大。

  《中國消費者報》:《全國城鎮職業青年金融素養調查報告》显示,“過去一年近一半青年人遭遇無法保持收支平衡的情況,在獲得新收入前就把錢花完了。青年人中有 13%因為缺錢而不能按時支付電費、煤氣費、供暖費或手機費,甚至有9%曾經吃不上飯”。你怎麼評價這一現象?

  孟祥軼:這個的確還是挺讓人驚訝的,調查結果發現有將近一半的人,經常無法保持收支平衡,每個月可能就月光,而且還不夠,然後13%的人因為缺錢無法按時支付生活費用,這個跟調查結果里14%的人使用過現金貸是對應的。這個現象,還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事情,就是說我們的社會中有一部分青年人會有這樣的問題。

  至於背後的原因是超前消費和還是收入不足,我覺得兩者都有。一方面,他們可能管理不好自己的財務。很多人的理念是錯誤的,覺得每個月剩下的錢才是儲蓄,正確的儲蓄概念是要先拿出一部分錢來儲蓄,剩餘的部分再用來花費。從金融的角度,特別是個人理財的角度來說,收入再低都應該儲蓄,而且儲蓄應該排在前位。如果按照每個月剩下的錢去儲蓄,有可能剩不下錢,也就沒有什麼儲蓄,所以很多人的邏輯是錯誤的,一定要強制自己儲蓄。有經濟學家在很貧窮的地方做過研究,對於工作收入只能糊口的人,你給他制定一個儲蓄的目標,強制他儲蓄,他也能儲蓄下來的,他糊口也沒有問題。這是涉及到個人意識、態度的問題,要把消費和儲蓄的關係搞清楚,另外要能夠強制自己儲蓄,或者有什麼方式來幫助他強制儲蓄。

  另一方面,相比於生活成本,個體作為勞動者所能獲得的工資不高,特別是在城鎮這些地方,一些青年人的收入本身就相對較低。再加上他們在個人財務方面的知識、能力、意識方面的不足,就導致了這樣的一個狀況。

  《中國消費者報》:關於青年人理財方面,你有哪些建議?消費者在金融消費中,有哪些事項是必須要注意的?

  孟祥軼:經濟學上有一個理論,就是我們所說的生命周期理論,也就是不同時期的收入財富分佈中,青年人低於中年人,中年階段大概四五十歲達到一生收入的頂峰,在退休之前都應該是積累財富的時候。從整個生命周期來看,青年人的收入就是會比中老年人要低,這種收入差距是合理的,所以青年人有一些大額消費可能就需要借款。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仍然要儲蓄,然後有不足的再去彌補。

  如果出現收支不平衡的情況,比如有醫療的支出、培訓、上崗方面的支出,暫時周轉一下,這樣的借貸(在自己還款能力範圍內)是可以的。但是儲蓄是一定要做的,不能覺得因為年輕、收入低就不儲蓄,因為儲蓄的特點在於你開始得越早,你後面積攢的財富才會越多,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它是複利指數式增長的過程。

  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覺得現在沒什麼錢就不存了,不差這一年,等我掙夠錢我再存等,那就比較晚了。所以要加強儲蓄的意識,不是說每個月能剩下多少錢再去儲蓄,而是明確每個月儲蓄的目標是什麼,比如每個月要儲蓄6%或10%,那先拿出來。儲蓄的概念一定要建立,有了儲蓄的目標,再遇到金融營銷、分期購物等推銷的時候,你就會三思,會認真考慮,而不是營銷人員給你推薦這個手機多好、可以辦分期,你就立馬改變主意,分期購買了更貴的手機。

  其實各種產品的營銷都是抓准了消費者心理的,只是很多人意識不到這一點,覺得營銷人員說的很對,說得很好。實際上任何產品的營銷都是這樣,對營銷人員的說法要報以謹慎的態度。這裏也涉及到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我們買手機時要比較品牌、背後的公司是怎樣的,但很奇怪的是,在金融消費中,無論是借貸還是理財,很多人經常不會考慮這些,還不知道後面的公司是誰就敢把錢投給他,聽了銷售人員說了幾句有多麼好的回報,也不知道公司是誰就敢從他那兒借款,也不怕他是否有欺詐或有暴力催收的傾向。

  正常的借貸生意,應該你有還款能力,我才貸給你。但我們看到的這些套路貸、校園貸等,根本不考慮你的還款能力。在不考慮還款能力的情況下,這個事情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他的利率、利息收得特別高,足以彌補他因不良貸款造成的損失,現金貸說白了就是這個概念;另一種就是他不依賴於還款能力,那他依賴於什麼?那就依賴於非正規的,甚至暴力的手段來保證還款。實際上這個行業從歷史上就是這個樣子的,青年人要了解貸款這個行業,原本是一個古老的行業,而且有一些不好的東西在裏面。

  《中國消費者報》:在推進金融知識教育、提高大眾金融素養上,有哪些難點?

  孟祥軼:用一句話來講,教育實際上是一個長期投資,很難說馬上就會有什麼多大的改變。還有一點,金融知識教育跟其他任何教育,比如高中大學教育,是一樣的,就是說關鍵在於如何讓人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所以這個教育分兩個階段,第一步,我知道了相關的知識,第二步是我怎麼應用到日常的金融決策中。

  我說的難,主要是在第二步上。教育的效果很多時候難以在短期內有一個直接的評估,因為最終你是希望影響他的行為,這個並不容易。另外金融教育面向的青年人,都是成年人了,要改變成年人的行為本身就很難。此外,他的行為改變了,一般提供教育的人也很難觀測到,特別涉及到金融的行為,比如購買金融產品和服務,涉及到很多隱私在裏面。

  不管怎麼說,金融教育都是很重要的,要做非常嚴格的設計和安排,來保證教育效果。有一個概念叫可教育的時刻,比如你跟他講理財、講借貸的時候,他當時如果沒這個需求,你給他講的時候他不覺得這個事情對他有多麼重要,效果就不會太好。可教育時刻就是可能是他第一次要準備買房的時候,可以給他提供跟房貸相關的教;或者說他剛結婚的時候,給他提供關於家庭的理財規劃、未來的理財規劃;或者是被套路貸了之後,這個時候可能是對他提供教育的比較好的時機,這個時候你給他講,他就會比較願意接受。而不是說隨便召集一部分人說要把他們的金融教育水平提上去,這種情況下能讓他們吸收、改變的可能性就小很多了。

  注:微訪談內容僅代表嘉賓觀點

責任編輯:覃輝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www.ccn.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帶你認識新竹殯葬公司生命禮儀流程!

※風評第一,新竹葬儀公司專業生命禮儀諮詢

新竹葬儀社推薦各式客製專業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