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沒有文化素養,表演就成了“沙漠種水稻”

  北京人藝副院長馮遠征、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劉中哲論“演員的自我修養”

  演員沒有文化素養,表演就成了“沙漠種水稻”

  一朵鮮花擺在眼前,有人認為驚艷,有人認為世俗。不同時代,每個人對“美”都有不同的評判標準,但究竟什麼是“美”?實際上,古今中外早有章法可循。而對表演的審美章法,即由成千上萬部優秀作品,無數優秀演員的表現積累而來。那成熟的表演應該具備什麼元素?年輕人想要成為演員,怎樣才能不走彎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演員馮遠征,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劉中哲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分享專業老師對“好表演”的理解。

  馮遠征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演員

  真想看好的演技,還是看專業話劇演員

  馮遠征,近些年一直將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人藝演員隊與去年剛開班的“表演學員培訓班”的中青年演員的培養上。對於“表演”,他自有一套想法與見解。

  成為演員需不需要門檻?在馮遠征看來,人們從事任何領域,都有高、中、低之分,表演也一樣。培養一個演員,馮遠征通常會遇到兩種類型:一個是演員的悟性好,還有一個是自身努力,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以前在劇組拍戲時,馮遠征遇到過年輕演員,或素人演員表演上遇到瓶頸。31他認為,調教新演員最基本的方式,必須讓他們把台詞背熟;實在是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尤其面對素人時,馮遠征可能會跟導演商討出一些主意,比如清場,給他創造一個好的拍攝環境,讓演員慢慢找到角色的感覺。

  在馮遠征看來,無論是流派還是技術的培養,尤其對於嫻熟掌握技術的戲劇演員而言,首先擁有的應該是“聲台行表”四樣基本功。如果真想看好的表演與演技,那必須還是得看專業的話劇演員。

  在當今的影視領域當中,也有很多沒有經過專業訓練悟性好的演員,獲得了成功。馮遠征認為,這些人的成功就不能只看某一部作品,而是要看他十部甚至於究竟能走多遠,若是演一兩個戲,消失幾年,這不叫好演員,只能說他能演一個好作品。

  雖身兼北京人藝副院長一職,但依然定期活躍在話劇舞台與影視作品中的馮遠征,絲毫不掩飾身為演員,自身所存在的某些局限性,他堅定地認為,32每個演員固然都有自己的特性,同時每個演員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不是說作為演員你就是萬能,這種說法只不過代表着個別演員的戲路,可能比他人更寬泛些,但也不見得所有的角色他都能演繹。在這個行業里,演員有自身局限性極其正常,而且好的演員應該都會有自知之明。”

  目前,市場中有大量表演類綜藝,馮遠征沒有閑暇時間一一了解,但即便如此,馮遠征認為這類節目只能看作一場場真人秀。參與其中的演員,能夠擁有一個平台去展示自己的才藝,就可以了,但千萬不要把這些綜藝,引導成是真正傳遞專業表演技術的節目,如果這些節目能把人培養成好演員的話,那麼真正考入各大藝術院校,苦讀四年表演便失去了價值。“如同網絡需要網紅,這是沒有辦法去迴避的事。我們觀眾也需要好的戲劇。就像北京人藝,絕不允許綜藝標準的表演,出現在人藝的舞台上。”

  最後,馮遠征建議,33一個非科班演員想練就純熟的演技,沒有捷徑可走。“多拍戲,多實踐,還要找專業老師指點,因為非科班演員如果只靠自己的演戲經驗,沒有科學引導的話,也不一定能夠在演藝道路上走得長久。”

  劉中哲

  ●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副教授

  表演分三個層級優秀表演必須具備良好審美

  在北京電影學院,劉中哲每年都會接觸到立志成為演員的年輕學生。34他給這些學子們上的第一堂課,就是告誡他們要培養良好的審美,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表演創作觀。當下影視市場存在大量亂象,無論是不背台詞、表演沒有靈魂,還是狗血劇、雷劇頻出,在他看來,歸根結底都是表演審美問題的折射與反映。

  在劉中哲看來,表演是分層級的。第一層是“像不像”,這一層級重在“直觀感相的模寫”,屬於表演的皮毛。但目前很多演員連這個水平都很難達到。很多演員都在演自己,而不是在塑造人物。

  第二個層面是“活不活”,即人物是否活靈活現,是否達到了規定情境中人物的典型性,這一層級重在“活躍生命的傳達”,這屬於表演的骨肉。劉中哲談到電影《黑天鵝》並舉例說,飾演女主角的娜塔莉·波特曼為了能在銀幕上扮演好芭蕾舞演員,她在影片開拍前半年就開始了芭蕾舞的專項訓練。她要把自己的肌肉、形體和狀態盡可能地調整到專業芭蕾舞者的水準。

  最後一個層面是“是不是”,即人物是否具有獨特的精神風貌。這一層級重在“最高靈境的啟示”,這屬於表演的靈魂。劉中哲以北京人藝的於是之先生在話劇《駱駝祥子》中塑造的老馬為例,談這一形象成功的奧秘所在。他認為,於是之先生除了讓觀眾看到一個“禮數多,怕麻煩別人,雖然悲苦卻對生活充滿熱烈而深沉期盼”的窮拉車老頭,更讓觀眾看到了舊社會窮人們的命運和靈魂,正如作者老舍在小說中描寫的那樣,“如同破廟裡的神像似的,雖然破碎,依然尊嚴”。所以一個出場才幾分鐘的“老馬”就成了中國表演史上一個可以入詩入畫的經典形象,也成了於是之先生本人非常認可的角色。在劉中哲看來,這是表演的最高境界。

  劉中哲認為,35優秀的表演首先需要演員掌握紮實的基本功,養成良好的演員素質。其次需要演員掌握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掌握人物自我表達的基本技術(包括形體的、語言的技術)。再者需要演員具有良好的審美,擁有正確的藝術觀、表演觀。36另外需要演員具備良好的文化素質和豐富的人生閱歷。

  劉中哲以演員素質為例,談到了現在劇組拍攝中屢屢被提及的“数字小姐”這種怪現象。這種通過讀數來冒充台詞,然後通過後期配音的拍攝方式,完全阻斷了演員之間的真實交流,不可能給對手任何鮮活的刺激,對手怎麼可能做出合適的反應呢?在表演中常說“真聽真看真感受”,但是很多演員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又談何“真感受”?“生活中我對你發火,對你口氣稍微不好,你能瞬間感覺到,並自然做出真實反應,但很多演員在假定情境中就麻木了” ,這說明很多演員基本功不紮實,演員素質亟待提高。

  分析專業表演,劉中哲始終充滿熱情,卻難掩失望。近幾年,他甚至不太願意多談表演。“因為你談了也沒用。當下資本至上,‘審丑’往往佔了上風,你談再多的專業理想和追求,都沒有什麼意義。”如今很多演員都對自己所從事的專業缺乏敬畏之心,成天想着出名,專業院校的一些學生也不再認真完成作業,不僅很少去街頭巷尾真正觀察生活,深入生活,甚至連早功都不出了。

  另外,演員文化素質不高,也是劉中哲最頭疼的事。很多演員對台詞的理解基本上就是字面意思,其文字背後的生命張力,很多演員根本讀解不出來,所以其表達就只是文字的聲音版,而沒有意蘊。比如很多演員請他輔導台詞時,表達蘇軾的《明月幾時有》,大部分演員表達“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時,完全是陳述語氣,因為現代人註釋后的詞句,結尾處就是加了句號。可是,這句話分明是作者對時間的思索和對青天的追問,無疑應該是問句。再比如,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其中有“一夜魚龍舞”,很多演員就把眼睛看向水裡和空中,說“看到了魚在水裡游,龍在天上飛”,可是這裏的“魚龍”,實際上指的是魚燈和龍燈,描寫的是元宵夜,眾人耍燈的場面,表達的是古代人們的狂歡。

  “這就像在沙漠種水稻,怎麼都難有收穫。”劉中哲無奈道。

  采寫/新京報記者 張赫 劉臻

【編輯:房家梁】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chinanews.com/【其他文章推薦】

※市售產品百百種,生薑洗髮精有用嗎?看專家怎麼說~

※查詢新竹禮儀公司合法立案名單一覽表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裝對了嗎?

※洗澡最怕忽冷忽熱,該選擇哪種熱水器呢?

※金價漲不停?結婚黃金出租正夯!

大師絕版藝術畫作

高價收購黃金推薦優質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