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上小村莊 闊步奔小康——河北張北縣德勝村脫貧調查

  新華社北京10月3日電 題:壩上小村莊 闊步奔小康——河北張北縣德勝村脫貧調查

  特約調研組

  河北省張北縣德勝村是冀蒙交界、壩上草原一個典型的貧困村,全村有443戶1176人。村民世代以農牧為業,過着靠天吃飯的生活。貧困,像一座大山,壓在村民心頭,橫亘在奔小康的路上。

  2017年1月24日,農曆春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冒着四九嚴寒、踏着皚皚白雪來到德勝村,看望慰問困難群眾,與基層幹部群眾一起算扶貧賬、謀脫貧計。總書記強調,要下好“精準”這盤棋,把扶貧開發、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农民富、農業強、農村美。

  總書記的到來,犹如浩蕩春風吹進了德勝村。全村幹部群眾牢記殷殷囑託,以飽滿的激情開展脫貧攻堅戰,3年多時間讓村莊褪去舊貌、換了新顏。最近我們來到這裏,完全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新民居拔地而起,光伏板向陽而立,馬鈴薯育種大棚里村民們正在準備收穫……2019年底,全村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212戶445人降至1戶2人,貧困發生率由37.8%降至0.17%,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00元,村集體收入實現133萬元。

  新產業闖出新路子

  過去,德勝村村民收入主要靠傳統種養業和外出務工,集體經濟“一片空白”。總書記考察時指出,要因地制宜探索精準脫貧的有效路子,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脫貧的機制,多給貧困群眾培育可持續致富的動力。這給德勝村指明了脫貧方向。

  村黨支部書記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潤兵說:“總書記來德勝村那天我徹夜未眠,仔細盤算一下,德勝村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優越的光照條件,緊臨全國聞名的‘草原天路’,旅遊資源也得天獨厚,過去一直受窮,主要是沒有利用好資源,沒有與市場對接。”他和村“兩委”其他成員研究形成共識:要擺脫貧困,就必須挖掘自身優勢,整合各類資源,在發展新產業上做文章。

  3年多來,在各方面支持幫助下,德勝村打出了一套整合土地資源、利用自然資源、對接市場資源的“組合拳”,形成了以設施農業、光伏產業、鄉村旅遊3個“增收法寶”為基礎的產業扶貧格局。

  小土豆做成大產業。壩上地區氣候冷涼,適宜馬鈴薯育種。德勝村有馬鈴薯育種傳統,但長期只有少數掌握技術的村民做,沒有形成規模。幾年前,村裡引進一家農業公司示範種植馬鈴薯原種,品質好、效益高,總書記考察時稱讚“小土豆做出大產業”。這讓村民們深受鼓舞,大家下決心把馬鈴薯育種發展成脫貧攻堅的主導產業。

  當年開春后,村裡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村合作社流轉300畝地,建起280個育種大棚,村民以每棚1000元的價格承租,貧困戶優先租用。周邊的種業公司和科研單位提供優惠種苗和免費技術指導,德勝村的馬鈴薯育種產業就這樣有了起色。由於缺乏繁育經驗,遭遇市場價格波動,當年的馬鈴薯原種一度面臨滯銷風險。後來雖然只有微利,但村民們在種植技術、營銷理念方面獲得了寶貴經驗,他們沒有退縮,而是增強了發展信心。

  2018年,合作社引入企業進行訂單生產、保底收購,對接了銷售網絡,有效抵禦了市場風險。村裡為馬鈴薯原種註冊的“御富德勝”商標,獲得國家綠色認證,還被農業農村部納入第八批“一村一品”名單。2019年,村裡有近180戶承包了大棚,每個大棚每年產出種薯14萬粒以上、純收入2萬多元。總書記看望過的貧困戶徐海成家,2019年馬鈴薯育種收入近6萬元。靠整合資源、抱團發展、對接市場,德勝村的馬鈴薯原種繁育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今年初,280個大棚被村民搶租一空。

  光伏電站成了“鐵桿莊稼”。德勝村海拔1400米,乾旱少雨,年均日照3000多小時,太陽能資源豐富。村黨支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爭取多方支持,2017年建起兩座共500千瓦的村級光伏電站。3年來,電站共收益210多萬元,主要用於支付扶貧公益崗位工資、給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發放特困救助、增加村集體收入。2017年4月,通過流轉村裡2600多畝荒山荒坡、草地等閑散土地,引進一家企業投資建設一座5萬千瓦的農光互補電站,光伏板上發電、板下種植中藥材和苜蓿。村民從中可以得到“兩金”:一是每年每畝平均400元的土地租金,140多戶受益;二是設備維護、除草、打葯的務工薪金。就這樣,德勝村的光伏電站從政府投資到引進市場主體,從單一發電到農光互補,發展成了一個新型扶貧產業。

  鄉村旅遊交出可喜成績單。德勝村南距壩上“草原天路”18公里,北距張北草原音樂節舉辦地10公里,附近還有古長城、元中都遺址、滑雪場等景區和設施,一年有380多萬人來周邊旅遊。過去,村裡環境髒亂不堪、房屋低矮破舊,路過的遊客不會駐足停留。2017年,村裡引入旅遊公司統一規劃建設了139套以二層小樓為主的新民居,同時投資建設了46套精品民宿,為開發鄉村旅遊提供了硬件設施和條件。2018年村民入住新居,王登雲第一個把自家空餘房間掛到網上搞起了民宿,3個月收入2萬元,一下帶起了十幾戶辦民宿。2019年,村裡籌資鋪設了水泥路,打通與“草原天路”的連接線,吸引遊客5萬人次。入駐村裡的旅遊公司對有意參與鄉村旅遊的村民開展房屋託管,對外統一品牌、統一管理,同時加入薯種繁育展示、水果蔬菜採摘、民俗風情體驗等鄉村旅遊元素。市場和資源的有效對接,讓村民們信心滿滿,大家決心要把德勝村打造成“京北最美民宿村”。

  新環境激發新活力

  幾年來,德勝村在抓產業增收的同時,下了很大決心抓村莊的規劃和建設。如今漫步村中,白牆灰瓦、路闊景美,已經從破舊小村變成美麗鄉村,村民的精氣神大大提升。

  建起新民居。昔日村民以土坯房為主,人畜共院。2017年以來,村裡採取企業代建、以地補償、政府適當補貼的方式,拆除兩個自然村,統一規劃建設了新村。2018年,第一批96戶村民住進了樓上樓下、寬帶電話的新居。今年10月,第二批40多戶也將搬入新居。面對極大改善的居住環境,村民們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真不敢相信新房蓋得像城裡一樣好。”年過七旬的張桂林在外打工20多年後,回到村裡住進新房,遂了回鄉安度晚年的心愿。他說:“當年是窮得沒辦法離開的,現在是奔着好日子回來的。”

  打造新環境。昔日的德勝村,只有一條硬化路,垃圾遍地、污水橫流。如今,村裡的道路已全部硬化,安裝了291盞路燈,新建了地下給排水管道,還建了幼兒園、幸福互助院、文化廣場和具有民俗特色的戲台。村民家家戶戶安裝了熱水器,旱廁改成水沖廁所。提起村莊的變化,大家最願意用生活中的細節作對比。村民徐海忠說,過去德勝村一下雨就泥濘不堪,長筒膠靴是家家戶戶必備的。現在,他的長筒膠靴已經放在角落裡幾年沒派上用場了。

  煥發新活力。這幾年,德勝村最直觀的變化是村容村貌,最可喜的變化是人們的精氣神。在村廣場上,“感恩總書記”、“感謝黨中央”的大紅中國結綵燈分列兩旁,醒目耀眼。在村民心裏,總書記的到來不僅帶來了黨中央的親切關懷,更帶來了脫貧的信心和動力。如今,村民都信一個理兒——靠自己雙手脫貧致富才光榮。總書記看望過的困難群眾徐萬家的油炸“開口笑”賣得挺火,加上承包種薯大棚,家庭收入從2016年的3萬元增長到2019年的5萬元。徐萬說,為了記住習近平總書記來的這一天,老伴特地將2017年1月24日這一頁日曆塑封起來,好好保存着。村廣場舞隊的閆進榮說,過去村裡一到冬天,“男人曬暖暖,女人掛紙牌”,現在這種現象基本沒有了,大家都在忙着脫貧致富,比學趕幫。一些在外務工的年輕人也陸續回村發展,為德勝村聚攏了更多人氣,帶來了更大希望。今年,村民為抗疫自發捐款14000多元。

  新班子干出新氣象

  “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使黨支部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成為帶領农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總書記考察德勝村時的這番囑託,化為了德勝村村幹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們的實際行動。

  村黨支部和駐村扶貧工作隊一道,精準制定脫貧攻堅思路舉措,爭取項目、引進企業、聯繫市場,帶着群眾闖出產業發展新路子。2018年換屆后,村“兩委”成員由4人增加到8人,力量充實了,幹勁更大了。馬鈴薯育種“土專家”劉桂榮成為村班子成員后,不辭辛苦奔波在各個大棚之間,無私傳授馬鈴薯原種繁育技術。有30多年黨齡的楊凱,帶頭租大棚、學技術,還幫助多名村民實現增收。在舊村拆遷時,為了做通一戶村民的工作,村黨支部書記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潤兵跑了30多趟。他們一心一意謀脫貧,遇上困難不退縮,碰到利益不爭搶,在群眾中樹立了威信。

  張北縣委書記郝富國說:“2017年總書記的到來,充分激發了德勝村困難群眾的內生動力。幾年下來,德勝村已形成自主脫貧、齊心致富的好氛圍,貧困戶變成‘小康戶’、貧困村成了‘百萬村’。”地里的變化、村裡的變化、心裏的變化,讓村民們堅信,不久的將來,一個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德勝村必將出現在美麗的壩上草原。大家都說:“盼着總書記能再來德勝村,看看俺們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編輯:蘇亦瑜】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www.chinanews.com/,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其他文章推薦】

※精選10款無矽靈洗髮精頭皮屑不再"髮如雪"!

※不論是各國時事議題、網路線上直播話題、天氣變化風向節目、知名社群話題,都在民生頭條共享優質新聞

頭髮護理產品百百種,教你精挑細選好產品!

※妥善安排親友往生禮儀,板橋葬儀社推薦

※洗澡最怕忽冷忽熱,該選擇哪種熱水器呢?

※最即時的今日金價查詢!

※符合職業工會的入會資格有哪些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