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團游”興起 消費者維權意識亟待提升

  互聯網時代基於社交平台的新型旅遊營銷日益火爆,各類俱樂部、驢友會、培訓機構通過微信群、公眾號、論壇等的組團行為越來越多,他們會為遊客組織一些所謂“興趣相投”、“說走就走”的旅行。而這表面看似瀟灑的旅遊,背後卻是暗潮湧動。正值暑期旅遊旺季,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要保持警惕,應關注經營者的資質問題,提高維權意識,警惕該類產品背後隱藏的“低價團”、“免責聲明”、強制消費等陷阱。

  組織者“魚龍混雜”

  旅遊出行“坑”多難防

  南京市公安局棲霞分局靖安派出所近日發布的一則案件中,報警人王女士在7月中旬時看到微信朋友圈有人推薦低價旅遊團的圖片,點開一看,显示的地方正好是自己一直以來想去的旅遊景點,显示旅行的全程費用基本不用自費。王女士有些心動,於是按照圖片上提供的信息與客服取得了聯繫。客服表示因為現在是旅遊旺季,正處於大促銷期間,如果王女士立即下單的話,成人只需要2500元錢,如果是家庭的團,兒童只需要1000元錢。王女士立即報了一個家庭團,微信給客服轉賬了6000元錢。沒過幾天,正當王女士想要詢問出行前的相關準備時,卻發現自己怎麼也聯繫不上旅遊團的客服,王女士察覺自己被騙,於是選擇報警。

  而在另一起7月發生的,因不專業的戶外探險致“驢友”遇難事件中,也是驢友在論壇發布招募帖子,一共招募了38人,每人收費58元,包括往返大巴車費、領隊費、保險費。有參加過活動的驢友介紹,現在微信里、論壇上這種形式很普遍,像組建的微信群里,很多是通過熟人相互拉人,組織者群內發帖,群友交錢報名參加,組織者聯繫好車輛集合出發把報名者拉到目的地,活動結束后再拉回來即可。而事實上,這類組織缺少旅遊經營資質,運營也不夠專業化。

  伴隨着微信的普及,老年人也再度成為受騙的重要群體。近日,杭州蕭山還有老人參加了100元安吉一日游,花高價買了兩張乳膠床墊和一台山寨品牌電風扇,而這趟一日游最終花了4000元;此前也有鄭州的一對夫妻在微信群里報名跟團游,結果被誘導消費數千元,當時覺得淘到寶貝了回過神才發現被騙了。此類旅遊團都是差不多的套路,用廉價的旅行費用吸引中老年人,再通過層層誘惑、洗腦,讓他們花錢購物,而等消費者回過神,維權也很難。

  “擦邊球”經營屢禁不止

  新型旅遊經營模式亟待規範

  事實上,去年,文旅部就在針對全國旅遊市場秩序綜合整治“暑期整頓”期間明確表示,戶外俱樂部、微信群、保健品公司、培訓機構等沒有旅遊資質的組織和個人,經營旅行社業務屬於非法行為,並作為專項整頓的重點。然而,一些個人或組織機構打着“擦邊球”經營的現象依然較為普遍。

  “現有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旅遊法》和《旅行社條例》,規範的對象是正規經營的旅行社,其他組織或個人經營旅行社相關業務的,沒有專門的法規可以用來進行規範,往往當問題發生以後才被發現。”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教授李宏指出,“從邏輯上講,註冊或者備案過的企業作為管理對象是合理的,而針對無註冊或者無備案的經營行為往往無從着手。而站在消費者角度,事實上,通過包括微信群、朋友圈、公眾號這類社交渠道發布的旅遊產品中,大部分消費者對經營者的運營資格的認知是模糊的,他們並不具備識別合法或者非法的知識或意識,給非法經營留出了生長空間,而消費者自身則缺少相應的法律救濟手段。”

  “那些諸如戶外俱樂部、保健品銷售企業等組織或個人組織的旅遊活動之所以吸引人,價格只是因素之一。一些會打着費用AA制、不盈利等噱頭從車費、餐費、住宿費、門票等項目中賺取利潤的現象不在少數。”曾經參加過微信群驢友活動的陸女士告訴記者,“旅行社一般打包產品價格便宜點,不少組織者是和他們合作分成,有點類似代理的角色。大家在群里或者公眾號發的鏈接里報名參加,但其實我們也沒有看到什麼合同,一般也不知道對接的哪個旅行社。資質的問題倒是真的沒太考慮,也不知道去哪裡查詢。”

  李宏認為,在打擊此類非法運營的過程中,需要從三個方面着手。一是增強供給方的監管,開通舉報渠道,聯合工商部門和治安部門治理超範圍經營和非法經營。二是完善合法經營企業信息的查詢渠道,方便消費者“驗真”。第三,需要進行“消費者教育”,有必要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合法”消費的理念,引導消費者進行自我保護。

  在大眾旅遊時代,對於有效管理好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從事旅遊經營業務的行為, 業內人士也普遍表示,應不斷創新旅遊綜合管理機制,切實加強旅遊警察、旅遊市場監管、旅遊法庭、旅遊質監執法等工作和隊伍建設,強化公安、工商、司法、旅遊、網信、通信管理等各主管部門的聯合執法力度,進一步規範網絡旅遊經營秩序,做好出遊風險提示等信息。對一些通過微信等社交平台渠道,銷售零負團費產品的不良旅行社和個體經營者,要進行入駐門檻嚴格限制。

  微信等社交平台不是法外之地,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劉俊海此前就指出,利用微信等社交平台從事旅遊業務有利有弊,好處是方便、快捷,但是問題在於類似社交平台遊離於監管之外,有些情況也不好管,因為涉及個人隱私,這也使得旅遊主管部門、工商部門存在顧慮。為了破除監管盲區,多部門要敢於打破傳統旅遊監管的邊界。

  行前資質“驗真”

  提高維權意識

  業內人士指出,監管部門擔心的是這其中一些組織或個人並不具備為遊客提供旅遊服務的能力,更不能為遊客在遊覽過程中的人身財產提供安全保障。在旅遊中一旦出現糾紛或意外傷害事件時,往往很難通過正常渠道找到組織者進行維權,各級旅遊投訴處理機構對此類糾紛和投訴也無法受理。旅行社是依法成立且取得經營許可證的旅遊企業,對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的生命、財產安全承擔相應責任,而比如一些戶外俱樂部發布的出遊信息中,有大量的免責條款。

  暑期旅行旺季來臨,北京市消費者協會近日也發布警示信息指出,對某些組織或個人(如戶外俱樂部、自駕游俱樂部、保健品銷售企業、培訓機構等)通過網上論壇、微信群、QQ群或線下形式發布旅遊產品組織出遊,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群體要提高警惕意識,這類旅遊產品有可能存在“低價團”、“買保健品送旅遊”、“買理財送免費游”、隱性消費、強制消費、發布“免責聲明”涉及逃避法律責任等問題,導致後期維權成本高。消費者需要辨明旅遊產品是否為有旅遊資質的企業提供。在旅遊活動中出現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在與旅遊經營者協商不成情況下,應及時向當地旅遊投訴受理機構或者有關調解組織申請調解,必要時可以通過法律途徑來切實保護自己的權益。

  李宏也建議消費者,首先應當查閱組織機構的“旅行社經營許可證”來驗真;其次,簽訂正規合同也是最重要的。旅行社的合同有通用的範本,內容有相關的規定。尤其注意合同的落款和簽章,注意防範各種虛假承諾。“消費者可以盡量選擇行業內的知名企業,如果有實體店的,最好找機會到店內進行考察。另外,也通過互聯網搜索企業的相關信息,對企業經營實力進行考察。”

  業內人士提醒,在選擇旅行社時,要確認旅行社的經營範圍。注意查看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和旅遊管理部門頒發的《旅行社業務經營許可證》、《旅行社分社備案登記證明》、《旅行社服務網點備案登記證明》。“群旅遊”的旅遊組織者們除少數旅行社設立的經過認證的公眾號外,大部分為個人賬號,實際上並不具備旅行社經營主體的資格。

責任編輯:覃輝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再生能源資訊網http://www.ccn.com.cn/,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精選推薦文章】

何謂防火泥防水膠防火漆? 分別適用在何種環境中呢?

如何識別是否為防火材料? 如何確何建築物安全重要性?

專家學者建議裝潢加以施作阻火材料能有效阻擋大火延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