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民眾發現,長期未使用的銀行帳戶突然被收取管理費,或是可用額度大幅降低。這種現象並非單一銀行的個別行為,而是整個金融業正在進行的系統性調整。
金融機構解釋,閒置帳戶會佔用系統資源,增加營運成本。根據統計,台灣每人平均擁有4.3個銀行帳戶,其中約30%屬於超過一年未使用的閒置狀態。這些休眠帳戶不僅造成銀行系統負擔,更可能成為金融犯罪的溫床。
金管會近期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要求,特別針對反洗錢與資安防護方面。銀行必須投入更多資源進行帳戶監控,這也促使業者重新評估閒置帳戶的處理方式。部分銀行已開始對長期未使用的帳戶收取帳戶管理費,或是降低這些帳戶的轉帳、提款限額。
專家分析,這種調整反映金融業的兩難處境。一方面要符合監管要求,另一方面又擔心客戶反彈。有銀行主管私下錶示,與其直接關閉閒置帳戶,不如先透過額度調整來促使客戶重新使用或主動辦理結清。
對於消費者而言,最好的自保方式就是定期檢視名下所有銀行帳戶。若發現有長期未使用的帳戶,可以考慮將資金集中到常用帳戶,避免被收取不必要的費用。同時也要注意銀行寄發的通知信件或簡訊,掌握帳戶異動資訊。
金融科技的發展也改變銀行對帳戶價值的評估標準。過去銀行看重存款規模,現在更重視帳戶的活躍程度與數據價值。這種轉變讓閒置帳戶從潛在資產變成負擔,也解釋為何金融機構會積極調整相關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銀行對閒置帳戶的定義與處理方式不盡相同。有些以12個月為基準,有些則設定為6個月。處理方式從收取管理費、限制功能到最終關戶都有,消費者應詳細了解往來銀行的具體規定。
【精選推薦文章】
板橋生命禮儀公司用心服務,守住生命最後的尊嚴
推薦板橋殯葬業24小時諮詢服務
神桌、神明桌、佛具、佛像、訂做與佛具店整修專家
公司新成立尋找台北記帳士事務所
板橋殯葬公司價格透明公開,風評第一
何謂防火泥,防火漆? 分別適用在何種環境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