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貝發燒家長莫慌 學習正確用退燒藥才是為孩好

抱著發燙的孩子夜不成眠是為人父母最煎熬的考驗,而「小朋友發燒該不該先給退燒藥?」、「退燒藥該怎麼用?」更是所有父母最關心的議題,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家長或家中照護者,小朋友發燒應就醫治療,切勿自行購買退燒藥給小朋友使用,以免延誤疾病治療;兒童用藥應經醫師評估其臨床效益及風險,並依兒童年齡體重處方適當劑量,家長或家中照護者應依醫師處方,正確使用退燒藥,切勿過量,以免導致藥物不良反應。

 

食藥署提醒,兒童使用退燒藥應注意下列原則:

 

1.瞭解引起發燒原因:當父母遇到小朋友發燒了,常常先想到的就是趕快退燒,但其實發燒是身體健康出現警訊的一種「症狀」不是「病」,而適度的發燒可以提升免疫系統的效能,加強對於疾病的抵抗力。所以當小朋友發燒時,最重要的是瞭解發燒的原因,針對疾病處理。建議家長觀察小朋友的食慾、活動力、精神狀態,留意是否出現發燒以外症狀,例如:出現咳嗽、鼻塞等,表示有呼吸道感染的可能。發燒應就醫治療,瞭解引起發燒的原因後對症下藥,千萬不要自行購買退燒藥給兒童使用。

 

2.應依醫師處方適當使用退燒藥,切勿過量:一般醫師常用於兒童的退燒藥為乙醯氨基酚(acetaminophen)或雙氯芬酸(diclofenac)等口服製劑與肛門栓劑,其退燒效果都很類似。其實使用退燒藥是為了減緩高燒所產生的不適感,讓兒童得以充分休息,所以當家長或家中照護者發現兒童體溫超過38.5℃且感到不舒服時,可適時給予退燒藥,並依據醫師處方正確使用,才能確保家中兒童用藥安全,切勿為使體溫降到正常範圍而過量使用退燒藥。

 

3.觀察並追蹤發燒情形,適時回診治療:很多疾病都會引起發燒,其中有些病毒感染可能持續發燒達一週或甚至更久,須觀察病情變化等待身體自行恢復。建議家長先請教醫師觀察病情變化之重點,並紀錄兒童發燒的溫度及頻率,如果小朋友高燒不退、退燒時仍有活動力下降或食慾不振等情形,應儘速回診。

 

4.應注意是否出現藥物過敏反應:醫師常開立用於兒童的退燒藥多屬於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有可能會發生罕見的嚴重皮膚過敏反應,因此提醒家長或家中照護者,應注意兒童用藥時是否出現「疹、破、痛、紅、腫、燒」等6大藥物過敏症狀,若出現前述症狀應立即停藥並儘速就醫。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酒糟皮膚炎反覆發作怎麼辦?

酒糟皮膚炎的起因和改善方法

※想請問桃園中醫診所擅於皮膚問題治療~

桃園中醫調理痘痘如何保養臉部皮膚? –

桃園中醫診所調身體做到「這10件事情」

 

甲狀腺功能亢進好發於女性 按時服藥不可少

一位33歲女性,去年年初因為怕熱、心悸、體重減輕而至新陳代代謝科門診就醫。理學檢查時發現病人有甲狀腺腫大的現象,抽血檢查顯示病人有甲狀腺毒症(thyrotoxicosis),同時甲促素受器抗體(TSH receptor antibody)偏高,因此診斷為葛瑞夫茲氏症(Graves’disease)。經給予抗甲狀腺藥物治療一年後,病人已於今年年初停止使用藥物,目前甲狀腺功能正常,持續門診追蹤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郭雅雯指出,不論任何原因所造成的體內甲狀腺荷爾蒙增加即稱為甲狀腺毒症,是很常見的內分泌疾病,常見症狀為心悸、易流汗、食慾增加、體重減輕、失眠、手抖、月經異常、排便次數增加等症狀。若因為甲狀腺自身產生過多的甲狀腺荷爾蒙則稱為甲狀腺功能亢進。

 

引起甲狀腺功能亢進的原因除了葛瑞夫茲氏症外,還有毒性結節性甲狀腺腫、促甲狀腺腦垂腺腺瘤等。而葛瑞夫茲氏症為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以女性具多,主因為甲促素受器抗體刺激甲狀腺製造過量的荷爾蒙,繼而導致上述之症狀,而有的病患也會有葛瑞夫茲氏眼病變的發生。

 

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治療方法可以分為口服抗甲狀腺藥物、手術以及放射性碘治療。口服抗甲狀腺藥物可以抑制甲狀腺荷爾蒙的合成;手術則是切除部分甲狀腺以減少荷爾蒙的產量;放射性碘治療的原理為服用放射性碘後,它們會聚集到甲狀腺內進而破壞部分組織,使得製造荷爾蒙的能力減少,所有的治療均有其優缺點,可與醫師討論後,再選擇適合自己的療法。若選擇服用抗甲狀腺藥物,一般而言建議病人服用12~18月,待甲狀腺功能以及甲促素受器抗體正常後再停藥。

 

甲狀腺功能亢進是新陳代謝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若有相關之症狀,別忘了可以至新陳代謝科門診就醫。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請問桃園皮膚科中醫有女生皮膚科醫師嗎?

桃園中醫皮膚推薦-廖桂聲中醫

※擊退酒糟皮膚炎!喝3對症茶飲有效

酒糟皮膚炎中醫美容效果佳

※對抗敏感性酒糟肌治療的10年歲月

 

爆瘦竟是大腸癌擴散 38歲紙片熟女外表蒼老如6旬婦

醫生解說腸癌。林重鎣攝

台中38歲郭小姐約半年前出現下腹腫脹及下肢水腫症狀, 體重爆瘦到只剩38公斤,外表較同齡女性蒼老逾20歲, 起初以為只是子宮肌瘤變大不以為意,但家人擔心狀況惡化, 強迫就醫檢查,驚覺竟是大腸癌合併腹內器官多處侵犯, 藉手術切除後,目前正透過化療治療中,嚇得她直說:「 不敢再輕忽身體任何症狀。」

 

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表示, 郭小姐去年中旬開始出現下腹痛和水腫的情形,體重卻從51公斤爆 瘦到只剩38公斤,使得原本就不高的她,看起來更為瘦小蒼老, 即便周遭親友都認為她生病了,但患者毫無病識感, 直到家人實在看不下去,逼著她趕緊赴醫檢查。

 

郭小姐多年前曾診斷出良性子宮肌瘤, 因此她起初以為腹部腫脹是因肌瘤長大,但水腫狀況遲遲不見好轉, 至腎臟科檢查後,懷疑病因不尋常, 再赴肝膽胃腸科透過電腦斷層和大腸鏡檢查, 才確診為大腸癌合併腹內器官多處侵犯,病情十分嚴重。

 

由於郭小姐體重過瘦,醫師評估需先住院一段時間補充營養後, 再進行手術切除右半大腸、乙狀結腸、子宮卵巢及部份膀胱, 目前正透過化療治療中。

 

江驊哲指出,患者的腫瘤約15公分大,所幸僅侵犯到鄰近器官, 尚未轉移至淋巴結,故確診為大腸癌第2C期, 而患者不解平常飲食多以蔬菜水果為主,卻仍罹癌, 家人得知後紛紛赴院做大腸鏡檢查,結果顯示並沒有家族病史; 根據針對大腸直腸癌患者統計其危險因子,其中75%為偶發性, 意即大腸直腸癌患者多數均無家族史, 民眾不應以無家族史就忽略離癌風險。

 

江驊哲也提醒,大腸癌好發年紀為50歲以上,尤以老年人居多, 隨著飲食、生活環境的改變, 近年來不乏未滿四十歲就罹患大腸癌的案例, 通常當檢查發現腸壁產生瘜肉時,就會建議先予以切除, 並定期追蹤,才能降低罹癌的風險。

 

他建議,腸癌病人在治療期間應攝取高蛋白、高熱量食物, 至於高纖食物則需適量食用,治療結束後飲食變與常人無異, 但仍需注意每天攝取25至35克膳食纖維, 並選擇不同種類和顏色的當季新鮮蔬菜,以流水沖洗後再烹飪, 水果方面則應沖洗後再去皮食用,就有機會避免腸癌復發。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台灣好新聞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醫療相關資訊】

擾人的紅臉  酒糟皮膚炎也是另類的絕症?

透過桃園中醫診所治療,讓你減少復發,不再依賴藥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