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社會共治體系 守護“舌尖上的安全”


2018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現場。   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郝軍/攝

  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 任震宇)食品安全治理必須依靠社會共治的理念已經成為各界共識,但是社會共治該如何實現?7月17日,在以“尚德守法 食品安全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2018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主場活動上,政府部門、企業、媒體記者、專家、群眾從各自在食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中所承擔的角色出發,介紹了經驗與做法。

  行政部門協同共治

  行政部門是保護食品安全最重要的力量,在食品安全協同共治中發揮着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稽查專員張晉京告訴記者,2017年7月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9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詐和虛假宣傳整治行動,治理未經許可生產經營、虛假標識聲稱、違法營銷宣傳、欺詐銷售和虛假廣告亂象。一年來,各地區、各部門以落實生產經營單位責任為主線,以發現和解決問題為著力點,穩步開展摸底排查、抽檢監測、宣傳引導等工作。截至2018年6月,各地共查處違法違規案件2.9萬餘件,案值15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8200餘名。

  農業農村部擔負着對農業生產領域食品安全的管理工作,據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局長廣德福透露,今年上半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一、二季度共兩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監測參數由過去的94項增加到2018年的122項,增幅 29.8%,監測工作的科學性和針對性進一步增強。上半年抽檢總體合格率達到97.1%,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了穩中向好、穩中向優的發展態勢。

  海關總署是進出口食品安全的監管部門,據海關總署進出口食品安全局負責人畢克新介紹,2018年上半年,全國海關共檢驗檢疫進口食品640.4億美元,同比增長12.9%。未准入境不合格食品691批、2.3萬噸、481.2萬美元。涉及19類產品,14類不合格原因,主要為標籤不合格、品質不合格、食品添加劑超標等。對於上述不合格食品,海關部門均按照有關規定做了退運或銷毀處理,未進入國內市場。

  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長李京生介紹,2018年上半年,各地公安機關破獲食品安全案件6500餘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萬餘名,公安部掛牌督辦案件120起全部告破,有力震懾了違法犯罪分子,有效維護了食品安全。

  除了嚴格查處與食品安全相關的案件,制度建設也是行政部門保護食品安全的重要工作。據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許昆林介紹,上海在市場監管體制改革上先行先試,夯實食品安全基層基礎。一是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上真抓實幹,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簡政放權為市場鬆綁;二是從嚴監管築牢安全底線;三是優化服務提升政府效能。此外,還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用力,實施食品安全精細化管理。在“點”上,聚焦“地溝油”綜合治理;在“線”上,着力打造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鏈條;在“面”上,全面推進無證無照食品經營治理。

  打擊謠言要主動出擊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長期以來熱心於科普工作,在他看來,近10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取得了重大進步,但是廣大消費者仍然對食品安全很擔心,原因在於溝通交流不夠,科學傳播不夠,從而導致消費者缺乏信任。近一兩年,食品安全輿論環境逐漸好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各有關部門和各大互聯網平台都加大了力量打擊謠言。

  陳君石認為,打擊謠言,需要食品專業人士积極主動出擊。比如在今年的咖啡致癌風波中,有微信公眾號大肆造謠,幾位食品科普作者果斷出擊,通過微信、微博等多個平台進行科學解讀,並經過主流媒體的擴大傳播,很快平息了謠言。專家和主流媒體需要共同努力,成為彼此信賴的傳播夥伴。打擊謠言是必要的,但根本的辦法是提高公眾知識水平,使謠言無能為力。如果科技工作者能夠很好地將這些有趣的知識傳播給消費者,消費者就不會談添加劑色變了。

  打擊謠言還離不開主流媒體的作用。中央電視台記者李晶晶表示,新聞媒體作為參与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的特殊一員,能夠起到連接政府、市場、社會的重要的橋樑紐帶作用,對推動食品安全社會共治、營造尚德守法社會氛圍至關重要。近年來,一方面,主流媒體不斷加強新聞報道傳播的規範,對謠言說“不”的判斷力大幅提高;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與時俱進,經常搶在謠言發酵之前予以澄清。經過社會各方共同努力,公眾的科學素養和媒介素養有了很大提高,識謠防騙的意識和能力大幅提升,不像原來那麼容易被忽悠了。

  志願者織起食品安全網

  食品安全志願者尹玉泉是來自北京市西城區的一名普通居民,也是一名西城區平安志願者,她告訴記者:“我們就是被大家經常戲稱的‘西城大媽’。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現也是我們日常工作的重要一項,而且隨着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關注,這項工作也越來越重要。”

  近年來,隨着北京市西城區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的開展,西城區食葯監局探索“西城大媽+食品安全”模式,將 7萬“西城大媽”納入食品安全志願者隊伍,成為食品安全監管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並引導廣大市民共同參与食品安全監督。

  尹玉泉給記者講了一個真實的例子,某座樓里有個做鴨脖的,氣味很臭,為了躲避監管,經常白天關門晚上干,跟政府監管部門打游擊,樓上的居民對此很頭疼。於是“西城大媽”們出擊了,她們天天蹲點,摸清了什麼時間段有人、什麼時候加工,然後舉報給食葯監督所,執法人員一舉拿下這個窩點。

  “消費者對市場上的食品安全最敏感,消費者是不安全隱患最切身的體驗者,更是最直接的受害者,要積极參与到食品安全社會共治之中。食品安全治理也得依靠人民群眾的力量,尤其是充分發揮我們消費者的監督力量,我們志願者遍布各個街道各個社區,哪個小區有黑窩點非法加工我們都門兒清,我們每個志願者都可以當眼線提供線索。”尹玉泉說。

責任編輯:游婕

【其他文章推薦】

※網友票選10款無矽靈洗髮乳,高CP值分享推薦

※要找桃園龜山附近的有實體門市經營的佛具店

※新生的喜悅,人生唯一的臍帶印章

板橋禮儀公司推薦優良特約廠商

住宅用火災警報器裝對了嗎?